浓度、强度与语言的见证——金钰诗集《照见》刍议

《照见》当为金钰爱诗写诗近40年的选集、结集,殊为不易。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内心有这样一份坚守,如果没有超乎异常之爱,不可能让诗歌陪伴至久,也不可能捧出这样的厚重之作。

金钰的写作大体属于气质性写作,有自己的坚持与认定。气质性写作需要才华与气度的支撑,金钰不缺乏。金钰能在出与入之间,在主配角之间随意切换,通透怡然,宠辱不惊——这样的诗人一定是有个性的。而个性是一个好诗人的前提,至少它避免了公共性和大众化的陷阱。

语句群峰,连云列阵,纷繁涌动

很显然,金钰诗歌的语言形式,成为其诗的一大特色。语言是诗歌存在之家,语言看起来只是诗歌的外衣,但这层外衣却非常重要,因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几乎可以解决诗歌中的一切问题。诗歌可以无意义,但诗歌带来的语言的享受,就已经接近了诗歌的本质。语言的呈现和组合,也体现出一个诗人的诗学价值和个人爱好。显然,金钰的语言不是单线条的,是纷繁的,属于一种复合性写作。其语句常以群峰的形式出现,连云列阵,纷繁涌动,蔚为大观。

风来时藏在树叶背面的思考闪烁白色光芒(《绿.魂》)

华中屋脊接不住从地平线的横截面抛过来的烟雨(《神农架隐藏的心事谁也捉摸不透》)

金钰语词的组合是多维的,在一行中有三个左右层次的语句是常见的,所以其经常以长句式进行运行。

三个层次——

修行千年的蝴蝶在你的空谷参透人生——修行千年的蝴蝶/在你的空谷/参透人生(《绿·魂》)

你悄然拱破还没有完全解冻的泥土残留的春寒——你悄然拱破/还没有完全解冻的泥土/残留的春寒(《竹》)

四个层次——

一叶木筏嵌入树木与树木逼仄的甬道默然逆风——一叶木筏/嵌入树木/与树木逼仄的甬道/默然逆风(《撑一篙清静逐时光而逆流水》)

我的猎豹朝你心扉打开的天空中冲刺般地奔跑——我的猎豹/朝你心扉/打开的天空中/冲刺般地奔跑(《你满含脱俗的葱郁站有我的面前》)

语句的形式,体现的是情感的浓度、强度与语言行走带来的风景。这可能是诗人的有意选择,里面肯定有执拗的成分。就像观景,有人喜欢看单个静态的美景,有人喜欢看成片涌动的风景。各有所属,全凭喜好。

金钰诗歌的题目经常以长句出现,纵观诗集中的近400首诗,约有四分之一的诗题采取了长句式,超过10字以上的诗题比比皆是。

《每一朵玫瑰都怀惴一粒爱情的种子》《以一种横向的空旷举起万里波涛》《没有拐杖支撑的岁月仍然仰望星空》《东荆河的月色汉江平原的雪》《我把眼泪转化为波涛在你的海面上澎湃》等等。有的以偏正式,有的以并列式,有的主谓宾齐全。诗人习惯在名词前加上形容词,对修辞的喜好显而易见。

我以为,对做减法的现代诗而言,这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能力。臧棣说,诗的形式与其说源于一种风格的偏爱,不如说源自一种意志的力量。其根本上展示的是诗人的个性与意志力,它体现的是诗人的心灵能见度。其用形式的力量,强化了一种情感的风度,大有迷人之处。对于饱含情感的爱情诗而言,这种语言的运用,可能应合了诗人内心跌宕起伏澎湃汹涌的心理波动和不纷繁不迂回难展其丰其伟的意味。

坦诚的勇气,抒情的能力,语词的推动力

这本诗集的绝大部分诗歌是献给一个女人的,每首诗的最后虽然没有注明日期,但从内容看,可能时间上有长达几十年的跨度,这点让我惊诧且陷入沉思。金钰作为“60”后,还拥有如此丰沛的情爱之思,以及爱的源动力,着实让人欣喜。他的生命状态多旺盛啊!——在他的笔下,一个女人始终带给他爱的冲动,当然也有苦恼与误解。他始终有爱与被爱的能力,他依然年轻。爱是他取之不尽的灵感的引擎。

你化身为云挣脱大地的哭泣/裸露在荒凉无语的空气中(《水·韵》)

你的微笑将我的叶炒成毛尖/让我漫山遍野的绿/缩成季节更替的缭绕(《你的微笑晶莹地挂在我的翘檐》)

在阅读《照见》的过程中,我时常从文字中醒来,却又陷入沉思——诗歌的终极之用是什么?作为一种最靠近灵魂、最高的文学形式,它所要追寻的是什么?在反复的自问后,我回到自己固执的认定和写作的初心:表达自我,带给我们幸福感,梳通和清理我们心中的淤塞——它不需要表达公共情怀和大众情感,更不需要宏大叙事表现什么主题,因为千万个个体组成了当下社会的群像,体现了每个人每段生命的现实意义和存在之思,所以我以为,个人性与私密性是现代诗的主要方向。金钰自顾自痴迷式的言说与抒情,或许是对自我的表达,尤为珍贵,尤为独特,写作的勇气与赤诚,非同一般。也许,这样动人的感情,这样迷人的纠缠,使作者几十年来一直萦绕于心,岁月长河缓缓流淌,情感的波涛从未停歇,有时细水微澜,有时明月清风,有时急风骤雨,有时狂风大作,所有这些,在几十年的沉浸与回旋中,终于汇成了冲天的巨浪,在《照见》中形成语言瑰丽的交响,形成波回浪涌的冲激,形成爱的和声长调,不发不足以展现诗人的情致以及执着的个性与深沉的爱恋。

“每一次阅读/都有大雪铺满原野的阳光照耀”(《一场72份情书的恋爱》),可以看出,主人公为对方写了72份情书。如果一周写一封,也需要一年半,所以这场恋爱经历了雨雪风霜。“你的笑容穿上白色衬衣/你清脆的韵律琥珀了生活”(《在你心的内核爆开一朵蓝色》),对方的一举一动,在主人公的眼里全然有了可爱的颜色,声音成了琥珀的韵律,对于深爱的人来说,对方的一切都已经在自己内心美化,比诗歌,更加直接快捷——爱是加热器,也是天然的好诗人。“我知道你读这本书的孤独/正如我读时忧伤过度”(《我默默地读你读过的小说》),连对方看过的小说,也要找来看一看,如此细腻地感受对方的思想、情感。这样的爱与沟通,实在是可贵。

我们榫卯结构的爱/被山顶的晨钟

打造得错落纷繁”(《榫卯结构的爱》)

榫卯结构是一个建筑学概念,但在两性感情中它也许是一种深度的契合,一种最深刻的情感体验,两者感情的深度,尽在不言中。

作者诗集中,有许多饱含情感浓度的佳句呈现,并非作者有意为之,乃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浑然天成。

借半个月亮/满怀潮汐地想你(《生日帖》)

墙头的那株野草/正在从头到脚按顺序枯萎(《我大声地喊你的影子》)

偶尔有一根水草动了尘念(《我们站成一道风景》)

那条黄色的狗如你蹲在我的旁边(《想你的触角伸到秋的尽头》)

无论是对伊人,还是对漂移过眼的目标物,要么直抒胸臆,要么借物在场,作者均情感充沛,语言摇曳生姿,词语咬合互拗,似情感纠缠难理,肯定不是一场简单的爱,两个有个性的生命体走近与磨合,是幸福也是折磨,最美好的爱一定是磨合出来的,所有的一见钟情在无情的现实面前,都需要被反复认证,这样的爱才是坚固的,厚实的。

让我即将死去的心又生牵挂

遮住窗明的梧桐残叶落尽

大风仍不罢休

疯也式地鞭打空枝

——《因为牵挂》

作者坦诚地写出了爱的纠结、痛楚、欣喜、思念,爱是理解与沟通,也是一种学习,因为所有的真爱都不是水中月,要过两颗心灵靠近的难关,也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量——“我和你都只有一只翅膀/合在一起才能翱翔”(《机缘》)。

作品浓郁的抒情性还体现在语调、语气上,特别是以第二人称居多。只要看诗集中的各个标题,显而易见。《你的眼睛是看大海的》《你从我面前走过》《想把花瓣上的五月寄给你》《你还是剪掉了披肩的长发》《我只想和你度过一个下午》《贴近你的芭蕾在悬崖上翩翩起舞》《你满含脱俗的葱郁站有我的面前》《你的叹息装饰我梦的月光》《好想扑进你的怀抱大哭一场》《我大声地喊你的影子》等等。第二人称也许是抒情诗中最好的一种人称选择,它拉近了主人公与述说对象的距离,亲切、自然,如朋友、家人,且形成了一种迷人的语言情致。

张执浩说:“诗的本质是抒情”,的确,叙事的最终指向依然是抒情,只不过方式不同罢了,能够保持抒情性是一种能力和气质,我相信,诗人金钰有他的认定与坚持。

版权声明:
作者:newvoice
链接:https://www.b8xs.com/1196.html
来源:笔吧小说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